第(3/3)页 财团并未掌控大部分黄金。美国、罗斯柴尔德财团都掌控着大量的黄金,他们的货币也很坚挺。 说明接下来的世界,将是一个没有世界性货币的时期。 炎黄币只要做好亚洲、大洋洲的主流货币就已经是半壁江山了。 另外,金圆券制度如果施行。财团就不能那么方便的印票子了。建设速度也就会慢下来。 因为金圆券制度下,如果印了太多票子,黄金就会大量外流。 所以这一点很麻烦,财团并不打算搞金圆券制度。 至于欧美要搞金圆券制度的话,那就让他们去搞好了,反正中华民国的进出口是顺差,也就是说每年还能弄到不少黄金回来。 中华民国只需要用黄金保持汇率稳定就可以了。 在那些附属国,炎黄币是很容易成为主流货币的。因为那是受中国影响的国家,以及那些中国所成立的傀儡国家也是如此。 “我们应该加快产业转移。即我们将大部分附加值低的产业分包给附属国生产,充分的调动附属国的劳动力。而我们中华民国,则主要生产那些高附加值的产品,损失掉的那部分就业岗位,则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来弥补。这样一来,附属国就都赚到钱了。” “下一步,就是让附属国加大税收,然后还钱给我们,或者是购买我们的国债,同时购买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,从而施行附属国生产,中国消费的模式。” 会议上,一名财团智囊提出了他的观点,建议财团接下来的路线,以深入执行江渝提出的附属国生产,中国消费的模式。 这种模式可谓是废物利用,把附属国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,让他们发挥出120%的劳动汗水,拼命的生产那些低附加值的产品。 例如汽车制造,那些附加值低、生产效率低下的零部件都可以分包出去给附属国生产。 电器同样也是如此。 而中华民国只负责制造核心部件,并进行组装。甚至是组装都可以放在附属国,让附属国代工生产,就像是后世的富士康,就是一个专门进行代工的台湾企业,先是在台湾搞代工,后来又跑到中国搞代工。 工资低,干活累。 不断的压榨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,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极低,卖出去的价格却又很高。 这些产业都分包出去,那么就会造成中华民国失去大量劳动岗位,但这并不是问题。中华民国的是钱,盘剥附属国更是可以产生无比巨大的利润。 有钱干什么呢? 那就是大量建设基础设施,靠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,这样一来中华民国就可以多出大量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的劳动力。 每一个劳动力就算是干苦力活的,都能拿到高工资。 这些高工资拿到手上后,买房子,供应充足,买车子,依旧供应充足,买生活用品,还是供应充足。 至于从附属国招募劳工前来中华民国建设基础设施,这样的模式落后了。 首先一个是麻烦,来来回回的。 第二个是无法充分的调动附属国的劳动力,中华民国要做的就是,连附属国的女工都发动起来。 从而就要采取新模式,这种附属国生产,中华民国消费的模式就是很先进的。 等于说附属国民众干得比牛多,获得的却可能连他们的劳动所制造出的商品的一半都不到。 如果中华民国连什么产业都自己生产了,那么谁还有能力进口呢? 那样的结果就是附属国大量失业,同样很多产业是附加值很低,又很累人的,又会造成国民工作劳累,又拿不到多少钱。 如果采取附属国生产,中华民国消费的模式,那么附属国首先有钱消费中华民国的高端工业产品,如汽车、飞机、机械设备这些东西。中华民国将那些回报低的产业分包出去,国民也轻松很多。 也许只要卖出去一架飞机,就能换回几亿条裤子。 也就是用一个人的劳动,换回附属国一百个人生产的产品。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好,很优渥。 中华民国可以靠商业经营、销售商品,以及金融盘剥等方式把贸易逆差弥补回来,如果碰上后世中国那么厉害的国家,那就让他们买国债,然后让孙子去还,孙子在让他们的孙子去还。 而票子是不断贬值,那么国债抓在手上就越来越不值钱。 贸易顺差不是本事,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本事,但有本事的国家都搞贸易逆差,即进口的比出口的多。 之前英国佬的日子过得那么优渥,就是每年有1亿英镑的贸易逆差,英国佬每年进口比出口少多1亿英镑的同时,又用更加附加值的商品,换到需要更多劳动力才能生产出的商品。 这才是英国佬生活优渥的本质原因。(未完待续。。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