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、衡山悍匪-《靖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两批出城一共两千余人,开始逃亡时便只有一千多人了。
    到得此刻,反而又到了近两千人的规模。
    这是因为路上又劫掠了数个村镇虏获了一些丁壮、又收拢了四伙山贼的缘故。
    看到这么多人“兵临城下”,衡山县城的衡州卫守军死活不开城门。
    “唐将军,大都督在衡阳城中,末将奉命坚守衡山城,城中粮草也无法支应将军所率将卒,还请继续南下,到衡阳城再与大都督共商合军之事吧!”
    衡山城中只有直系的一千守军再加上募来的勇壮,这守城的衡州卫千户哪里敢放唐培宇进城?
    万一被吞了,唐培宇坐拥衡山城,岂不是能和蒲子通更好地谈条件?
    唐培宇气不打一处来,本来就恨蒲子通背信弃义,现在他麾下逃亡二百余里,在这衡山城却不得补给。
    可若是在这里厚颜相求,也着实不像样。
    “将军,那蒲子通自号大都督,如今我们前去衡阳城投奔,必会被打散,将军也会被闲用。”唐培宇身后一个都没盔甲的人凑了过来,“依末将之见,不如不入城。衡山南端衡阳城北有一岣嵝峰,离衡阳城不到二十里,我们若在那里镇守,蒲子通必定坐立难安!”
    唐培宇对衡州府不是很熟,如今既倚仗这熟知地利的一个匪首,也需要他手底下的悍勇匪贼来撑场面。
    败军之将,实在为难。
    何况这个严大牛脑瓜子也着实不错。
    被打散之后,这如今的近二千手下又需要重新整编。一路上严大牛老马识途,着实帮了唐培宇不少,现在已成为他新的心腹之一。
    “你们祝融洞一贯在山上讨生活,本将军如今大军两千,在山上如何过活?”
    唐培宇知道他说得有道理,如果长沙卫两千残军不入城,却又一直停留于衡阳城外,蒲子通确实会投鼠忌器。等朝廷大军来时,说不定还得防着一点长沙卫。
    如今这样做,一是让蒲子通看长沙卫兵力仍不少、仍可用,一是要以这隐隐的威胁让蒲子通给出态度来。
    长沙卫不能被打散。大敌当前,就看蒲子通的格局了。
    只是若在那岣嵝峰停留,粮草怎么办?
    严大牛再度说道:“岣嵝峰下就是湘水和驰道啊,只要劫两趟运往衡山城中的粮草,蒲子通就不得不好好来与将军商谈。”
    唐培宇眼睛一亮:“确实如此?”
    “绝无虚言!那湘水上和驰道上的商队粮船,我们劫过不少!”
    唐培宇开心了一些:“衡山上三洞九寨之名,本将军在长沙府也听说过。蒲子通一直剿匪不力,索要粮饷军资却多,如今你们要入义军,没投蒲子通却投了本将军,那是为何?”
    严大牛恨恨说道:“蒲子通虽然也没有认真剿的意思,但末将拜把子的兄弟确实死于其手,我岂能投他?”
    叛军和匪寇是一家,如今身份不同,唐培宇只觉得他格外亲切。
    “那你便先去劫一趟,随军所剩粮草已不多了!”
    “末将领命!另外,岣嵝峰上是天虎寨所在,将军放心,待末将带兄弟先去平了,寨中屯粮必不会少!末将得手之后,清整山寨迎将军入寨!”
    “好!”唐培宇回头望了望衡山之险,只觉得将来若是大事不成,有这近两千人的班底,做个山大王也未尝不可,“天虎寨若肯降,你就先降服。如今情势,本将军麾下兄弟越多越好!”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严大牛说完就带着他寨中原本的百余个弟兄,以及途中收服的另外一寨山贼共三百余人出发了。
    唐培宇这才收起了笑容看着他的背影。
    自然不能尽信。
    入了衡山后村镇稀少,也没碰到朝廷官兵,没能让他们有纳投名状的机会。
    不过助他剿灭一些不肯归降的山贼时,他们是悍勇的。现在去劫掠蒲子通的粮草、平定那天虎寨,就看他们做不做得好了。
    唐培宇需要重新壮大自己的实力,需要人,他可以选择先相信。
    但他真正的心腹精兵,须臾不会离他左右。兵甲军资,也不会现在就供给这些新投之匪。
    “沿湘水南行!途中若遇村寨,先征募粮草军资便是!”
    唐培宇入了衡州府地界,哪还会有顾忌?
    启程之后再往南,看着湘水东岸驰道边每隔数里便是一座寨堡,唐培宇更加沉默。
    以长沙卫为炮灰,蒲子通已经在衡州府内做足了准备。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他还真的越来越需要这些衡山悍匪。
    难啊。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